夯实全球市场竞争力,晋能科技组件远销海外
在不影响道路正常通行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通过现场检测、在线监控、摄像拍照、遥感监测、车载诊断系统检查等方式对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监督抽测。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较小。全省15个出境河流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同比持平。
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落地。坚决打击直排、偷排、严重超标排放和在线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等严重违法行为。全省9个中心城市功能区声环境昼间监测点次达标率平均为98.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优良。全省9个中心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工作部署,加大与生态环境部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对接,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进程。全省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8起,与2018年持平,8起均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产业结构方面,该地区集中了近8000万吨钢铁、4000万吨焦化、1.4亿吨水泥、1.1亿吨石化产能。
在重点举措方面,针对现在十四五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的主要特点,我国正在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以及可能面临的更为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等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工作任务: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管控的空间、时段、行业领域和污染物,加强PM2.5与O3协同控制。运输结构方面,区域物流业发达,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货运量不到7%,柴油货车240多万辆,与2+26城市数量相当(300万辆)。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已经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苏皖鲁豫恰恰是长三角和京津冀周边两大大气治理重点区域的连接带,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周边地区着力解决的问题都卓有成效,苏皖鲁豫大约20多个城市空气污染显示出来了。第二是散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农村散煤治理也有量的要求。
第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战要淘汰国三及以下的营运柴油货车,已经有任务要求。从区位特点上看,该地区污染有区域性特征且会对两大重点区域产生影响。
对于PM2.5污染,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推动这几大措施,我稍微点一下。可以明确地说,蓝天保卫战还会继续打下去,升级版的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也在制定之中。一方面该地区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相近,重污染天气过程高度一致,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特征。这些结构性问题导致该地区大气污染物基础排放量大,治理难度高。
我们现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认真谋划十四五期间,也就是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22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已经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接近。二是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对工业炉窑和VOCs综合治理提出了专门要求。记者:关于蓝天保卫战的内容,今天一季度情况不错,2020年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整体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的加速改善。第一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明确要求的各地要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量,今年要做完。
为什么黄部长说要重点对苏皖鲁豫地区重点地区,纳入到管控里面呢?这些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表明,要想区域性的改善空气质量,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至关重要。从基础排放上看,该地区结构性问题突出,基础排放量大。
用地结构方面,道路扬尘、矿山开采扬尘管理不到位,平均降尘量远超长三角地区。具体工作刚刚我已经介绍过了。但是这些目标都是阶段性的,全国所有城市PM2.5浓度都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第四是公转铁,三百多条铁路专线要建成。记者:请问一下今年的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方案和去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黄部长(黄润秋)之前曾经表示说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开展联防联控,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谢谢。能源结构方面,区域煤炭总消费量达到3.2亿吨,单位面积煤炭消耗强度同2+26城市相当,半数城市耗煤量超过1000万吨
记者:请问一下今年的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方案和去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黄部长(黄润秋)之前曾经表示说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开展联防联控,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谢谢。能源结构方面,区域煤炭总消费量达到3.2亿吨,单位面积煤炭消耗强度同2+26城市相当,半数城市耗煤量超过1000万吨。
另一方面该地区紧邻2+26城市和长三角地区,与两大重点区域间存在明显的传输影响。刘炳江:谢谢,蓝天保卫战以来确实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这个有目共睹。
三是进一步研究完善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已经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苏皖鲁豫恰恰是长三角和京津冀周边两大大气治理重点区域的连接带,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周边地区着力解决的问题都卓有成效,苏皖鲁豫大约20多个城市空气污染显示出来了。
这是综合考量评估了该区域污染程度、区位特点、基础排放、治理进程等因素所作出的重要决定。综合以上因素,我们今年将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22个城市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一方面要齐抓共管,统一行动,形成强大合力。O3浓度近年来呈逐年恶化趋势。记者:关于蓝天保卫战的内容,今天一季度情况不错,2020年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整体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另一方面,要强弱项,补短板,提升治理水平,加大治理力度。从区位特点上看,该地区污染有区域性特征且会对两大重点区域产生影响。
2019年,22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已经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接近。一方面该地区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相近,重污染天气过程高度一致,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特征。
部分城市尚未系统组织开展排放源清单编制和污染来源解析工作,部分城市对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等。刘炳江: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和去年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夏天要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主要是针对臭氧浓度逐渐上升的问题,文件我们现在正在征求意见,会尽快下发。
具体来说,在目标设定方面,我们会延续《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路,主要围绕着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方面来设计目标,既突出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满足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和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要求的空气质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进行对接。我们现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认真谋划十四五期间,也就是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第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战要淘汰国三及以下的营运柴油货车,已经有任务要求。二是积极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优化,特别是对工业炉窑和VOCs综合治理提出了专门要求。
秋冬季PM2.5污染严重,夏季O3污染突出。运输结构方面,区域物流业发达,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货运量不到7%,柴油货车240多万辆,与2+26城市数量相当(300万辆)。
用地结构方面,道路扬尘、矿山开采扬尘管理不到位,平均降尘量远超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出席发布会,介绍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但是这些目标都是阶段性的,全国所有城市PM2.5浓度都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